参考答案:
【参考答案】
古城保护——给文化留下生存空间 当今,古城的修建、重建可谓风生水起。有古城资源的城市,就要把它“破坏”得适合旅游;没古城资源的,便拆了原本千城一面的街市,换成另一条千城一面的仿古街;如果吸引不了旅游资源,便往往拆了再仿别的。
当很多城市古城区大兴土木的时候,扬州却给了古城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。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,发现我国古城保护存在几个典型,最好的是扬州,古城、新城各司其职,形成城市的两个焦点,交通压力小,文化经济得以兼顾。西安则是在古城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经济,但由于古建筑与当今生活节奏和交通模式差异大,有时却拖累了经济发展。这两者由于建筑得以留存,其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展示着它的灵性,无论西安小吃还是淮阳名点,都吸引着全国游客。与以上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凤凰、开封和北京。凤凰古城经营方深知古城难以承担经济发展的任务,但它却走向了极端,要原样复制一个古城,这无疑“念错了经”。与古城相距不远的“烟雨凤凰”,将来即便因无人问津而被开辟成商务区,也会因与凤凰古城重复而让客商如临幻境,不知身在何方。开封则模仿西安,为了经济效益而拆掉棚户区这样“不值钱”的真文物,准备在原址上修建“值钱”的假文物。
北京为了经济发展,完全抛弃了古城,拆了城墙、填埋了护城河,修建二环路和地铁。虽然复建了永定门和前门大街,但永定门已经只剩城楼而没有了箭楼和瓮城,前门大街上的牌匾,要么是英文,要么是从左往右写的。由于持续性的人口迁入,古城不堪重负,为解决住房问题,本来一家人四世同堂住的四合房,变成了好几家人混住的四合院。又在院中违章搭建,院子变成了狭窄的过道,成为现在的大杂院,进而因为产权不明,无人维修,逐渐变成了类似于郑州的待拆棚户区。大杂院里面居住着一群下岗的“40后”“50后”人员,他们等待拆迁改变自己的生活,对分不清是否是违章建筑的大杂院或者说是四合院保护毫无兴趣。
综上正反例子可以看出,保护古城,无论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,还是发展商品经济,拆建与否,不能不看钱,也不能只看钱,而应给我们的文化留下生存的空间。罔顾城市文化根基和发展规律,必将把古城拆出“大城市病”。往事如过眼云烟,但家中的一棵老树,往往能让人想起很多美好的故事来。拆掉了建筑等于去掉了记忆符号,人群变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,经济怎能发展?人民怎能幸福?社会怎能和谐?
所以,现存事例所揭示的模式中,在保存修葺古城的基础上,于旁边另建新城以转移功能区的“扬州模式”,以其古城保护和经济建设兼顾的特性,成为古城保护工作效仿的典范。各地在效仿的基础上,也应因地制宜,科学决策。